ISO/TC 25(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铁和生铁技术委员会)于2024年11月27日以视频形式召开第36次全会。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由国内铸铁领域和国际标准方面的技术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本次会议。代表团成员包括: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王泽华教授,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铁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夏少华正高工,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烟台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崔兰芳正高工,暨南大学杨俊杰副教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陈凯敏正高工,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海丰龙工程师。夏少华担任代表团团长。
1. 会议情况介绍
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派出的代表以及ISO/TC 25秘书处人员参加了第36次ISO/TC 25(铸铁和生铁技术委员会)全会的视频会议。
会议由ISO/TC 25主席、英国铸造金属联合会(Cast Metals Federation)CEO、Pam Murrell女士主持,她介绍了ISO/TC 25一年来的相关工作。ISO/TC 25秘书处David Michael先生作了秘书处工作报告,他首先介绍了ISO/TC 25机构情况,汇报了ISO 945-1:2019《铸铁显微组织 第1部分:目视法石墨分类》、ISO 945-4:2019《铸铁显微组织 第4部分: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以及ISO 1083:2018《球墨铸铁 分类》三项标准复审情况,复审结论是三项标准“继续有效”。同时,汇报了ISO 5922:2005《可锻铸铁》当前复审状态,并正式通知各成员国于2025年4月15日启动四项国际标准全面复审工作。此外,David Michael先生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经发布的国际标准的情况。
最后他还提醒各成员国,自2025年1月1日起,新开发的标准将在线运行相关流程,以方便工作组成员实时查看标准的状态、提交评论或建议。此外,ISO/TC 25承诺提供相关培训和资源协助,帮助成员国更好的适应这一在线平台。
本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一项标准修订建议及一项标准新提案建议:
(1)暨南大学杨俊杰副教授汇报了关于ISO 21988:2006《耐磨铸铁 分类》的修订意见,并针对该标准在补充牌号、修订耐磨铸铁的合金元素含量和微观组织以及符号标注等方面进行了共7个部分的详细的介绍,并将修订意见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汇报。该提案得到了ISO/TC25秘书处的肯定和支持,同时秘书处同意由中国主导修订;
(2)烟台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崔兰芳正高工提出了《铸铁楔压强度试验方法》新标准提案,并针对制定该标准的必要性从国内外的标准现状、铸铁楔压强度原理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展示了详实的相关试验数据。秘书处对新标准提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应用价值,但针对国际标准新提案,秘书处表示需要由中国代表正式提交完整的提案材料,然后先对该提案进行评审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标准制定程序。
2. 技术委员会之间的联络
日本代表兼ISO/TC261(增材制造)联络员Akira Yoshizawa先生介绍了ISO/TC 261的组织机构情况以及下设的工作组。ISO/TC 261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大量相关标准,其中ISO/TC 261/WG 3工作组正在制定《金属铸件用砂型检测方法(JG77)》标准。Akira Yoshizawa先生还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包括抗拉强度、抗弯强度、透气性等、以及试样的制备方法等。
3. ISO/TC 25会议决议
(1)ISO/TC25秘书处同意由中国主导修订ISO 21988:2006《耐磨铸铁 分类》标准,暨南大学李卫教授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项目周期为36个月,针对此项标准起草和推进工作,将成立一个新的工作组WG17。
(2)针对中国提出《铸铁楔压强度试验方法》的新标准提案。ISO/TC 25支持在对新标准提案投票之前就该提案进行审查。ISO/TC 25要求委员会经理在委员会成员之间发起审查,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
(3)2025年第37次ISO/TC 25全会仍然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初步时间定于2025年11月20日举行。我国将积极组团参加,并代表中国提出工作建议及提案。
4. 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1)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在ISO中的作用,建议提前广泛征集我国铸造行业对ISO标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文件提交至秘书处。
(2)希望业界专家积极撰写先进铸造技术以及铸件设计和使用方面的技术报告,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提交至ISO/TC25秘书处,以提升我国铸造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3)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更广泛的参与,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制定的标准将在一个全新的在线平台上申请。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工具和技术,ISO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协作性强的标准系统。我们也将分享标准线上工作平台的操作流程,帮助更多的标准化工作者熟悉标准制定过程,鼓励更多专家参与到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提升我国的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供稿)